早发武连驿忆弟
曾国藩〔清代〕
朝朝整驾趁星光,细想吾生有底忙。
疲马可怜孤月照,晨鸡一破万山苍。
曰归曰归岁云暮,有弟有弟天一方。
大壑高崖风力劲,何当吹我送君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每天在在繁星点点的时候早已整驾上路,细细想来如此奔忙到底有什么意义?
孤月的清晖下马的身影疲惫不堪,一声报晓的鸡鸣划破黑夜,渐渐显露深青色的群山。
每次都说回去却不能回,又到了年终岁暮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程;思念着弟弟,却只能天各一方。
深深的沟壑,高高的山崖,晨风劲的吹,如此猛烈的风或许可以吹送我早些回到弟弟的身旁吧!
注释
朝朝:天天,每天。
岁云暮:是说一年时光将尽。
壑:山沟。
赏析
首联两句点题:“朝朝整驾趁星光,细想吾生有底忙?”曾国藩每日晓行夜宿,鞍马劳顿,时值秋去冬来,又是行进在四川山区,其辛苦可想而知。“趁星光”三字写出拂晓即起程赶路的忙碌状态。下面接一反问句:我这一生到底忙些什么?隐约之间透露出对这种文官庸碌工作的厌倦。显然,曾国藩的志向并不在做一代宗师,而在建功立业。
颔联正面写清晨山行的景色。“疲马可怜孤月照”,黎明即起,马匹经昨日跋涉,至今尚未恢复疲劳,何况人呢!“孤月”承首句“星光”,都点染了黎明前天空的特点。走了一段路程之后,“晨鸡一破万山苍”,鸡啼了,太阳出来了,莽莽苍苍的群山才从沉睡中醒来。“一破”二字,以刹那间时间的短暂
创作背景
根据《曾国藩日记》,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三年(1843)九月二十七日。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(1838)中进士,道光二十三年以翰林院检讨典试四川。作者一生从政从军,事务繁多,但他从来不曾忘怀故园之思,手足之情。在他的家书、日记里,常常可以看到他与弟弟间的紧密联系和对弟弟无微不至的关心,此诗即是作者从四川返京的途中思念弟弟曾国荃而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(清)曾国藩著;王澧华校点·曾国藩诗文集·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
2、
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·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清、近代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8
简析
《早发武连驿忆弟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人晓行夜宿,天不亮就整理车驾出发启程,在出川返京的路上日夜奔波;时值年终岁暮,他想起了远在家乡湘乡的弟弟,只可惜天各一方,不能相见,因而幻想长风将自己送回弟弟身旁,既流露出对仕途奔走之苦的厌倦,也表现出对弟弟的关切和思念之情。全诗情景交融,视听结合,巧用叠词渲染自身凄苦的处境,感情真挚,曲折婉转。
曾国藩
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,初名子城,字伯函,号涤生,谥文正,汉族,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(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)。晚清重臣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清朝战略家、政治家,晚清散文“湘乡派”创立人。晚清“中兴四大名臣”之一,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,谥曰文正。 147篇诗文 180条名句
伤心
袁枚〔清代〕
伤心六十三除夕,都在慈亲膝下过。
今日慈亲成永诀,又逢除夕恨如何?
素琴将鼓光阴速,椒酒虚供涕泪多。
只觉当初欢侍日,千金一刻总蹉跎!
沈链传(节选)
张廷玉〔清代〕
沈链字纯甫,会稽人。嘉靖十七年进士。入为锦衣卫经历。链为人刚直,嫉恶如仇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,旁若无人。锦衣帅陆炳善遇之。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,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。世蕃以酒虐客,链心不平,辄为反之,世蕃惮不敢较。俺答犯京师,致书乞贡,多嫚语。下廷臣博议,司业赵贞吉请勿许。廷臣无敢是贞吉者,独链是之。吏部尚书夏邦谟曰:“若何官?”链曰:“锦衣卫经历沈链也。大臣不言,故小吏言之。”遂罢议。链愤国无人,致寇猖狂,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,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,可大得志。帝弗省。嵩贵幸用事,边臣争致贿遗。及失事惧罪,益辇金贿嵩,贿日以重。链时时扼腕。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,酒半及嵩,因慷慨骂詈,流涕交颐,遂上疏,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,请均罢斥,以谢天下。帝大怒,谪佃保安。既至,未有馆舍。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,徙家舍之。里长老亦日致薪米,遣子,弟就学。链语以忠义大节,皆大喜。塞外人素戆直,又谂知嵩恶,争詈嵩以快链。链亦大喜,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。且缚草为人,象李林甫、秦桧及嵩,醉则聚子弟攒射之。语稍稍闻京师,嵩大恨,思有以报链。后嵩党杨顺为总督。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,出入漠北,泄边情为患。官军捕获之,词所连及甚众。顺喜,曰:“是足以报严公子矣。”窜链名其中,诬浩等师事链,听其指挥,具狱上。嵩父子大喜。斩链宣府市。后嵩败,世蕃坐诛。临刑时,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,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,持入市。观世蕃断头讫,大呼曰:“沈公可瞑目矣。”